公告:

我看CC协议

作者:star0312 / 时间:13年前 (2012/12/04) / 分类:网风推荐 / 阅读:911 / 评论:0

  最近在互联网上经常会看到:“本文采用 CC协议 发布”,今晚又看到谷歌的“自由开放的世界依赖于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就在网上找了找材料。

 

\\\\\\\\\\\\\\\\\\\\\\\\\\\\\\\\\\\\\\\\\\\\\\\\\\\\\\\\\\\\\\\\\\\\\\\\\\\\\\\\\\\\\\\\\\\\\\\\\\\\\\\\\\\\\\\\\\\\\\\\

 CC协议简介:


      传统的著作权通常为两种极端,一端是“保留所有权利”,另一端则是“不保留任何权利”(即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知识共享则试图在两者中间广大的灰色地带保有弹性,使得创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权利”。知识共享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授权形式及条款组合,创作者可与大众分享创作,授予其他人再散布的权利,却又能保留其他某些权利。知识共享的诞生是为了避免现代知识产权以及版权法在信息共享方面的问题。 

  该计划向版权持有人提供数种自由的版权协议,以应用于作者发表在网络上的内容。它同时也提供了描述协议的RDF/XML诠释资料,以利于电脑自动处理及定位。 
  这些努力是为了反击支配了现代社会,而且拘束力日益增加的“权限文化”。这是传统出版者为了维持并加强其在流行音乐、大众电影的寡占,向社会大力推行的一种文化。 
  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一般用于设计,摄影,图片作品的开放式分享。

 

\\\\\\\\\\\\\\\\\\\\\\\\\\\\\\\\\\\\\\\\\\\\\\\\\\\\\\\\\\\\\\\\\\\\\\\\\\\\\\\\\\\\\\\\\\\\\\\\\\\\\\\\\\\\\\\\\\\\\\\\

四种核心权利,六种常见组合

  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版权协议。它只保留几种了权利(some rights reserved),除此以外的权利全部放弃。使用者可以明确知道所有者的权利,不容易侵犯对方的版权,作品可以得到有效传播。 
  作为作者,你可以选择以下1~4种权利组合: 
  1. 署名(Attribution,简写为BY):必须提到原作者。 
  2. 非商业用途(Noncommercial,简写为NC):不得用于盈利性目的。 
  3. 禁止演绎(No Derivative Works,简写为ND):不得修改原作品, 不得再创作。 
  4. 相同方式共享(Share Alike,简写为SA):允许修改原作品,但必须使用相同的许可证发布。 
  知识共享协议允许作者选择不同的授权条款和根据不同国家的著作权法制定的版权协议,版权持有人可以指定以下的条件(详见右图,点击放大): 
  在没有指定“nc”的情况下,将授权对本作品进行商业利用; 
  在没有指定“nd”的情况下,将授权创作衍生作品。 
  这些不同条件共有16种组合模式,其中4种组合由于同时包括互相排斥的“nd”和“sa”而无效;1种没有以上任何条件的协议,它相当于公有领域。在CC 2.0以上的版本,又有5种没有署名条款的协议被列为淘汰,因为98%的授权者都要求署名。简化后剩下6种协议组合(详见左图,点击放大): 
  
  1. 署名(BY) 
  2. 署名(BY)-相同方式共享(SA) 
  3. 署名(BY)-禁止演绎(ND) 
  4. 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 
  5. 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相同方式共享(SA) 
  6. 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 
  在最新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3.0协议中,署名(BY)权利成为必选项。相比较于之前协议版本, Creative Commons 3.0极大的简化了协议复杂度。 
  其他 CC 协议
  美国建国者著作权(Founder's Copyright,简称FC)协议:重塑最早期美国建国者们在设计美国宪法时所提出的版权概念,版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为此版权人可享有的版权保护期限为14年或28年,而不是今天的作者终身加死后70年。 
  特别取样授权(Sampling Plus)、非商业特别取样授权(Noncommercial Sampling Plus):用于音乐、影片、摄影作品的拼贴混合创作。 
  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简称PD):不保留任何权利。

 

\\\\\\\\\\\\\\\\\\\\\\\\\\\\\\\\\\\\\\\\\\\\\\\\\\\\\\\\\\\\\\\\\\\\\\\\\\\\\\\\\\\\\\\\\\\\\\\\\\\\\\\\\\\\\\\\\\\\\\\\

 

 

 最近我在我的博客右边栏加入了CC共享协议的标准。这表示我采用了CC协议,使用我博客文章的人必须尊重该协议的条款,否则将承担侵权责任。 

加这个东西是因为最近在看关于Creative Commons协议的东西。Creative Commons国内翻译为知识共享协议,不过从字面上看应该是创作共享协议。虽然目前CC协议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一定的流行,但这并不是一份国际条约。 CC协议是CC组织草拟的格式合同,在这份合同中预制了著作权的使用条款。其他人如果要适用该作品,就必须接受作者采用的这份合同。CC组织采用这种方式,利用合同法赋予当事人的缔约自由,使CC协议得以普及,而避免了订立国际条约、修改各国国内著作权法的高昂成本。 

CC协议预制的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有几种不同的版本,每种版本对使用者的限制各不相同,反过来说,作者保留的权利也就各不相同。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 

CC协议在国外的意义和将其引入国内后发挥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经常用百度搜索中文和用google搜索英文就会发现,搜索中文的时候常常出现大量内容一摸一样的网页,而搜索英文时很少出现内容一样的页面。原因就在于国内外对转载的法律规制很不一样。 

由于收到著作权法的限制,在国外转载文章必须征得作者的同意。联系作者才能转载,是多么麻烦的事情,所以大家一般很少转载。正是因此,知识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为了纠正这种情况,CC协议应运而生。CC协议使作者通过合同,自我限制自己的部分著作权,允许他人在合同授权范围了自由使用,以促进该作品的传播。CC协议是在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对古老的著作权法过于严格的保护的校正。 

而在国内,虽然有同样严格的著作权法,但几乎所有的网络信息使用者都对此置若罔闻,转载极为流行。并且转载中不仅连原作者名都不署,甚至还署上自己的名字,最基本的著作权都不尊重。长此以来,大家均习以为常,甚至淡忘了著作权法在网络上的存在。于是在中国引入CC,则是发挥了一种版权声明的作用,提示读者注意,如果要使用该文章,需要尊重作者所谈及的条件(虽然著作权法您看不着,但我的版权声明您总能注意到吧。 

最后,把这个问题放开了说。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在信息化时代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遍,不仅是在盗版王国 china,还包括所谓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欧美。如果这种侵权行为如此盛行,是不是就应该反思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是过于严格,严格到人们正常的使用都被会被认定为违法的地步? 

CC协议、开源运动等都是人们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过于僵化,而由知识产权所人自发地主动放弃部分权利,以促进作品的传播和信息的分享,防止社会因知识产权制度而无法分享知识,防止社会要使用知识便必须违法的情况发生。 

我才刚刚开始认识CC协议,不知道我的这些看法对不对,希望大家指点。

 

CC协议不背离知识产权保护 公开课发展将更好

 

我看CC协议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春燕女士

我看CC协议

新浪教育频道总监梅景松女士

3月13日下午,知识共享大陆项目(微博)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王春燕副教授和新浪教育频道总监梅景松(微博)女士参加了关于“知识共享、开放教育资源和公开课”的微访谈,访谈中王春燕(微博)教授和梅景松女士回答了网友关于国际开放课件联盟主办的开放教育周活动的活动情况、开放教育CC协议的问题以及公开课的相关问题,访谈实录现整理如下:

提问:请问知识共享和开放教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王春燕:根据UNESCO采用的OER的定义,OER包括两大类: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处于公有领域的资源;采用开放的著作权许可协议发布的资源,CC协议即为其中的代表。目前,开放课件及许多开放教育资源均采用CC协议发布。可以说,没有CC协议,就没有开放教育资源,就没有公开课。

提问:以前我们总是说知识产权能保护创造鼓励创造,那么现在您做CC项目以及开放教育,是不是您对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宗旨又不一样的认识了呢?或者知识产权的正当性本身就存在争议呢?

王春燕: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关注公益与私益的平衡,无论是CC项目还是开放教育都关注创造、分享与保护,它们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宗旨是一致的。应该说,通过参与CC项目与开放教育活动,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宗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即创新、分享与保护的平衡发展。

提问:开放教育鲜有互动,大抵十分无趣,怎么解决?

王春燕:确实开放教育的互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采用相关的技术如WEB3.0解决开放教育的互动已经为相关致力于开放教育的机构所关注。期待开放教育能够变得更加有趣!

提问:国际开放课件联盟有中国大学参与吗?哪些中国大学参与了?

王春燕:目前有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大学参与了国际开放课件联盟。

提问:国际开放课件联盟的教育资源,目前以哪些国家的居多?

王春燕:国际开放课件联盟由全球250所大学和相关机构组成,这些机构为开放教育资源的重要提供者,具体信息请见http://www.ocwconsortium.org

提问:开放教育、CC协议、国际OER、公开课分别是什么意思?

王春燕:OER指开放教育资源,公开课即为OER的一种,OER为可以免费获取的教育、学习及研究资源。CC协议是CC组织向创作者免费提供的一种许可协议,以帮助他们标识自己作品的权利状态及其所赋予使用者使用的自由。OER采用的即为CC协议。协议内容见:http://cn.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meet-the-licenses/。

提问:这次开放教育周的进展是什么,您简单地介绍一下么

王春燕:本届国际开放教育周活动由国际开放课件联盟组织,全球130多家机构参与其中。CC总部和CC中国大陆项目都是本次活动的参与机构。活动在世界各地以线上形式展开,包括网络研讨会、视频、演讲、博客和微博讨论区及其他线上活动。请见www.openeducationweek.org。

提问:开放教育会不会引起版权纠纷?

王春燕:开放教育资源与其他类型的资源在版权问题上没有差异,都需要尊重相关权利人的著作权。所不同的是,大部分受保护的开放教育资源都采用开放许可协议发布,使用者遵循相关开放许可协议的规定即可避免版权纠纷。

提问:在公开课视频上可以投放广告吗?

王春燕:目前大家所指的公开课均采用了CC协议发布,其中包含了非商业性使用的条款,而投放广告是一种商业性使用行为,因此若视频网站传播他人的公开课就不能在该页面上投放广告,否则是一种违反CC协议的行为。若是在自己制作的公开课页面上投放广告则没有问题。

提问:您觉得公开课以后发展趋势是什么?

王春燕:应该会有更多的大学、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加入推广公开课的行列,这将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开放获取与均衡发展。

提问:cc协议2.5 和3.0 究竟有何区别

王春燕:CC协议2.5版未本地化版本(英文版)是以美国的版权法为基础设计的,而3.0版本采用了相关的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需要,3.0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比如增加了对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等的保护以及对原始作者人格权的保护。

提问:王老师这次跟新浪公开课的合作是出于怎么样的考虑

王春燕:CC中国大陆项目是国际开放课件联盟主办的开放教育周的参与机构,与新浪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广CC协议和OER。

提问:CC协议和版权问题有矛盾吗

王春燕:CC协议是一种著作权许可协议,它是在著作权制度的框架下权利人实现其著作权的一种方式。CC协议又是一种开放的著作权许可协议,它帮助实现资源共享与权利保护的协调。因此,CC协议与版权自然不存在矛盾。同样,用知识共享协议发布的教育资源仍然受著作权保护。

提问:您好,我注意到,新浪和网易翻译的公开课有一些是重复的,这样会不会有些资源浪费,能否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重复开发的问题呢?因为我想翻译耗费的人力物力还是挺大的。

梅景松:谁不说呢,这就像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好多课程也是重复的,但我们不能要求两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去一个班里上课呀,呵呵,还是各自有各自的受众群体。

提问:新浪公开课做的不错,对分享中国大学的公开课有啥计划吗?

梅景松: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将更多更精彩更实用的国内课程呈献给大家!也将配合更多优秀的策划,让更多网友接收到更多元素的知识和视角。

提问:公开课会不会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成冲击呢?

梅景松:所有的事情都得看两面。首先公开课会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补充,拓展学习者眼界和思想,对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另外,当世界上最优秀课程广泛流行,势必对传统教育形成冲击,传统教学会有压力,但这一定会促使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提问: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最适合放在开放教育平台上?

梅景松:呵呵,这要看从哪个立场看。开放教育含义很广,我就说新浪公开课,我们现在的原则是为网友提供最优质、最积极正向、最有科技含量的课程。选择国内、世界上最精华的课程。以积极的导向来引导网友的学习。另外,有利于传播也是我们选课的一个重要考量方面。

提问:新浪公开课目前有多少课程?你建议我们如何学习?

梅景松:现新浪公开课约有超过2000小时课程,这些课程是编辑到各高校辛苦捞来的,而每所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不同,所以很难成系统,我们做公开课的目的现在主要是协助网友进行学习的补充,提高专业英语,提供开放教育的入口,以后会整合更多系统学习的资源。

提问:请问开放教育现在覆盖的主要领域是什么

梅景松:这位童鞋你好,开放教育覆盖的领域非常广,纵向划分,可覆盖学前、学历、终生教育各个范畴,从教学手段上,覆盖远程、多媒体辅助教学,从领域上,覆盖各大学科领域。开放教育的定义涵盖范围极广,可做的工作也很多。

提问:老师您好,请问我们在使用公开课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才能不会侵犯著作权呢?

梅景松:课程只用于学习和观看,在课程中不加入广告的宣传。

提问:梅老师,我一直是新浪公开课的重视用户,请问除了分享外国名校的课程外,也可以多制作一些国内高校的课程吗?

梅景松:小谙521同学你好!国内高校的公开课程我们一直都在更新中,新浪公开课页面中的“国内大学公开课”一栏,网友可以看到全国知名院校的课程,(http://open.sina.com.cn/ChineseUniversities.html),我们的@新浪公开课 官方微博也会每天做相应的国内课程推荐,希望能得到您更多好的建议!

提问:梅老师对资源共享的未来怎么看呢?资源会开放到什么程度呢?

梅景松:啊呜咕噜嗝同学你好!资源共享和资源开放是基于媒体平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如微博的出现,用户群覆盖性极大,单新浪公开课官方微博粉丝就有62万,极大提高了开放效率,将来还会有新技术和平台出现,必定会将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化。

提问:新浪公开课做得挺好的。针对开放教育资源,新浪以后还会有哪些举措呢?

梅景松:这位网友您好,我们将来还会将更多更好的资源向广大网友开放,通过活动的策划让更多的网友了解、认识到开放教育资源的益处。我们还会针对国内高校进行更多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喜爱公开课程,关注开放教育的网友看到更好、更全面的课程。

 

  • 我的QQ二维码
  • QQ群
  • 我的微信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

没有评论,留下你的印记,证明你来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